追查飼料油、全民當柯南,有請檢察官柯南上身!
試想,單單正義一家食品廠,透過像金美輪這樣的散裝貨輪,一年就要從澳洲進口上千噸的「食用級」牛油,不亞於頂新從越南進口的「飼料級」豬油。
在這些頂新的飼料豬油以油品、或是其他食品材料的一部份,被我們呑下肚的同時,那些正義的「食品級」牛油,當然更是全數進了台灣人的五臟府;但是,你有沒有想過,它是以何種様貌進入我們的食物鏈?台灣人吃豬油很普遍,可是牛油怎麼吃法呢?
或許你會問:怎麼吃有那麼要緊嗎?
沒錯!如果食品大廠進口的原料油,打著「食用」的名號、拿著官方(食藥署)的輸入許可,甚至也付了較高的食品級關稅,照理說我們沒什麼好懷疑的;但是現在呢?頂新出包了,我們也不免和阿基師一樣,還能相信誰?更何況進口這些「食用」牛油的,就是頂新同一批廠啊!
等等,食藥署不是說澳洲官方證實沒問題嗎?原來,台灣官方的審查抽驗不算數,白人政府的保證才可靠。
好吧,縱使如此,我還是想知道,這些「食用」牛油做成何種製品?賣給哪些下游廠家?又加進了什麼食品當中?
我之所以如此不放心,是因為每一批這種「食用」牛油進口時,同船共艙的,都是台灣其他飼料廠進口的原料牛油;而根據「公正客觀」的媒體熱心地釋疑(引述食品業者的說法),這種澳洲出廠的「粗油」(或稱「原油」),賣給台灣的食品廠或飼料廠的,都是同一種。
問題來了!既然是同樣的原料,使用頂新正義牛油的下游廠家,會不會也向其他進口這些牛油的飼料廠叫貨?或者頂新正義其實只是用「食品」進口小部份、大部分的原料都向飼料廠調貨?
如果只是後者,逃漏關稅只不過國庫損失;但如果是像進威,那種人吃的、畜牲吃的都能生產的廠,出貨給下游的食品廠,你吃的安心嗎?
悲天憫人的檢察官們,問問頂新正義,它們的牛油賣給誰?查查這些廠商,是否還向其他來源進了類似的牛油製品?告訴我們消費者,這些牛油多半添加在哪些食品中?
因為,如果你沒有了搜索票,就無法強制生產添加牛油食品的下游廠商,交待它們的原料來源的話;沒關係,消費者自己來,用我們抵制購買的力量,迫使那些不合作的食品大廠就範,說出被我們吃下肚的食品,它們的原料來自何方!